BLOG
精选文案
港基建筑模型助力“香港周”亮相日本东京,香港文艺新地标,「PMQ元创方」再次成为焦点。
发布时间:2019-04-16 返 回

不一样的展览: “不只有摩天大楼-从建筑探索香港”。

为推广中国香港在旅游方面的优势,香港的旅游发展局在东京举行了一系列的旅游推广活动。

一场名为“不只有摩天大楼-从建筑探索香港”的展览,通过28位香港建筑师学会的成员所带来的16项展示,从历史人文,创意设计等视角介绍了香港的建筑工程计画与概念,展示了美丽又富活力的城市街景。

作为多项展示之一的重头戏,「PMQ元创方」,正是得力于时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女士的推动,成为了香港中环保育新地标。

1.jpg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特地从香港到达日本东京出席活动(图片来自网络)

应香港建筑署邀请,港基模型负责「PMQ元创方」的建筑模型制作。

在日本和香港政府要职面前,为参加展览的媒体和公众,展示了香港旧建筑在改造历史中的一段插曲。

3.png

▲情景感十足的建筑模型将一栋历史建筑改造过程娓娓道来。

PMQ的前世今身

「PMQ 元创方」的前身是中央书院(皇仁书院)和前荷李活道已婚警察宿舍。

中央书院于1862年在荷李活道北的歌赋街建校,是香港第一所为公众提供高小和中学程度的西式教育官立学校。

3.png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经在中央书院中读书,「PMQ元创方」可以说是见证过孙中山先生的成长。(图片来自网络)

1951年,在二战期间严重受损的书院遗址上,盖起了两栋为华人已婚警员提供住处的宿舍楼,楼高七层,一共140个单房,28个双房,在当时的中环区域算是规模可观。当时在人居密度极高的香港,吸引公众投考警队。

历经半个多世纪,建筑虽已失却当时的宿舍功能,但因为主体保留完好,被评定为三级历史建筑。

荷李活道及周边区域牵系着香港各个层面的文化生活,如果在不作深思下拆除改造,将会对这片核心区的历史风貌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基于调研,发展局与香港设计中心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规划方案,其中便包括将旧警舍改造而成 「PMQ元创方」,而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当时提议「通过建筑保育的方式去活化的可能」也在今天得以实现。

4.png

▲今天繁华的中环,以它独有的本土文化诉说着城市的岁月(图片来自网络)

模型独特的展示方式

以支持本土原创力量为初衷,政府和民间团体群策群力,PMQ在改建后形成了充满艺术气氛的地方。

而港基模型针对建筑的今昔对比下,制作还原了香港上世纪的生活面貌,以及改建后独具匠心的创意产业园。

5.jpg

▲剖面模型内部结构清晰。

旧时警舍

PMQ 的立面以纯白为底,没有多余的装饰,结构清晰。

面向街道的房间都带有独立阳台,而朝向中庭的空间则由宽阔的走廊相连。

6.jpg

▲晒被子的细节使得模型十分有生活感。

公共连廊好像一条市内街道,把家家户户的生活串联在一起。两栋楼之间也形成相互对望的视觉关系。

八九十年代的港产赌片都有一种独特现象,就是以玩扑克牌为主,又常以玩「沙蟹」来作最终决定胜负。

那时候的香港,搓麻雀的普遍度向来不下于「沙蟹」,如七十年代的卖座赌片就常有打麻雀的镜头。

7.jpg

▲模型里人物姿态各异,肢体丰富。

模型团队自然也不会放过市井生活里最具代表性的场景:

楼道里,街坊邻居齐聚一桌搓麻雀、小酌两杯其乐融融。

茶人时光:左邻右舍大家一起喝茶、聊天。过了一阵子,小朋友们也来了。 

大人们聊着最近做的工作、生活、八卦,你一言我一语,茶桌上摆着几碟点心,就这样在走廊耗了几个小时也浑然不觉。

8.jpg

▲警舍80年代陈旧的家具摆设。

9.jpg

▲庆生聚会切蛋糕是仪式,一起聊天说笑才最开心。

吊扇伴着格子窗外的闲话家常,居室中走动着玩耍中的小孩,叙事类模型对细节装饰有着严苛的要求,场景设计决定了模型向观众传达情感的质量。

不论是香港上世纪流行的画报,老式的地板图案,还是甲板楼梯架在loft的家居布置,精致的道具以符号化的方式表达出模型想表现所属的年代。

10.jpg

▲小空间里沙发、吊扇、床垫一应俱全。

今天的创意园

为了在视觉上区分警舍改造后的新功能,模型以蓝白色作基调为创意园做了重新包装,但依然还是可以发现PMQ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建筑的形态和动线,利用原有的平台和楼梯创造出不同类型的空间,这种公共与私人空间的交织,使得该设计在保育和创新之间获得完美的平衡。

11.jpg

▲港基模型为模型设计鲜明的视觉系统。

每一间宿舍经过艺术家之手,也全都改造成一个个独具心思的原创艺术空间,将PMQ塑造成一个创意产业园。

这里基本上都是设计师开的店,涉及领域从摄影,艺术设计,家居用品,陶艺,珠宝,餐饮等。

时装小店里充满了琳琅满目的潮流设计,也难怪来此多是参观建筑及购买特色创意产品的游客了。

PMQ 已经成为将香港文化推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12.jpg

▲PMQ也是时尚达人的打卡圣地。

茶餐厅

若要选择一种香港本土的饮食文化代表,想必很多人心里会想起茶餐厅。

在香港,大街小巷,无伦是繁华鼎盛的中环,还是僻静的屋村里,都必然有茶餐厅的存在。

PMQ的茶餐厅甚至将自家迷你庄园所种植的农作食材带到餐桌上,吸引了很多年轻食客的光顾。

13.jpg

▲除了细节以外模型的配色也很温馨(图片由RJ Models提供)

平日里,PMQ 也是中小学的文化教育基地,志愿者时常带领学生参观建筑,结合历史讲解香港上世纪的生活。

志愿者也会组织工作室开放日,游客除了探访艺术展览及小型画廊外,还能了解平日里艺术家们工作的细节。

14.jpg

▲活泼可爱的艺术工作坊(图片由RJ Models提供)

中庭

改造后,最大变动也许就是在原先的中庭搭建了一个联通两栋建筑的四层钢架空间。

这块区域被命名为“智方”,经常被用作举办展览,“智方”的顶端被设计成屋顶花园。

在香港这样高城市密度的环境下,绿化向立体空间发展成为美观又经济的设计趋势。

模型的顶棚使用玻璃板材制作,准确地还原其结构,又不影响其他功能部分的展示。

15.jpg

▲素雅的模型因为绿意盎然的天台立刻生动起来

鉴于小广场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艺术与创意活动,有熊猫展、日本酒、手作商品等。

港基模型选取了较为欢乐的熊猫展为场景,于是营造出了在顶棚五彩斑斓的气球下,场内游人欢笑驻足,或自拍、观赏小熊猫,或浏览小吃、商品的活跃气氛。

16.png

▲1600只纸制熊猫吸引了50多万人参观(图片来自网络)

为了保留PMQ元创方的前身历史,项目新增约230平方米的地下展示廊,展示了前中央书院的花岗岩地基。

以及设有两个展览室,分别展览上址的演变及重现早年警察宿舍的家居摆设。

17.jpg

▲地下展示廊被玻璃覆盖。

PMQ更大的意义在于,在城市核心区以商业地产为主流的效益逻辑下,它尝试了政府主导、吸引民间创造力参与的,将建筑保育、产业孵化与多元生活并重的新思路。

而最终也证明了历史可以转化为一座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18.png

▲林郑月娥一行人出席此次展览(图片来自网络)

展览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特地出席活动。

她作为当初推动PMQ保育计划的功臣之一,再次见证累累硕果。

港基模型通过有人情味的细节制作,展示了PMQ元创方新旧交汇的特质,模型一时成为展览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