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精选文案
建筑迷的福利!一场世界级的高技派建筑之旅,就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8-08-17 返 回

近日,由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 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可持续人居 | 共享的未来”主题展览会在北京隆重开幕。

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执行合伙人斯宾塞·德·格雷先生 (Spencer de Grey)带领参会媒体们对本次展览进行了导览。

2.jpg

▲设计总监,斯宾塞·德·格雷先生,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高级执行合伙人。(图片来自网络)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是谁?

1967年,创始人兼主席诺曼∙福斯特勋爵及其他几位合伙人一起创办了福斯特建筑事务所。

福斯特是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大师之一,他被誉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也是第21届普利兹克建筑大奖得主。

3.jpg

▲创始人兼主席诺曼∙福斯特勋爵(图片来自网络)

他特别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抵触,强调要从过去的文化形态中吸取教训,提倡那些适合人类生活形态需要的建筑方式。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作为一家定位于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建筑、城市设计事务所,它以“创新的建筑和综合设计”为建筑理念,而其作品则以“将高科技、生态学与本土文化结合”而著称。

团队发展至今50多年,事务所现由140位合伙人共同拥有,在他们带领下,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团队从富有创意和开拓性的设计,一步步发展成为具有民族和文化多样性,一所享誉国际的事务所。

他们涉足的领域包括文化、市民、办事处和总部、交通运输及基础建设、健康和教育、工业及研究、工业设计、酒店及休闲业、多功能项目、住宅、零售店面、城市设计等。

迄今为止,完成了的项目已遍布超过75个国家,赢得超过140个国家和国际性的竞赛,并获得超过800个卓越杰出大奖。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在一系列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设计作品中赢得众多国际声誉,当中代表作包括世界最大的北京机场国际航站楼、香港国际机场、香港汇丰银行总部、大英博物馆大中庭、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可持续开发项目等……

4.jpg

▲部份大厦代表作: 纽约赫斯特大厦总部、瑞士再保险公司伦敦总部、泛海中心、伊拉哈姆巴鲁大厦、公园大道425号大厦。

“可持续人居 | 共享的未来”主题展览:

5.jpg

▲斯宾塞·德·格雷先生在展览开幕式现场。

在这次展览中,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斯宾塞·德·格雷先生以“可持续性”为核心,讲述关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多专业整合的综合经验,通过众多具代表性的项目展示新技术发展、运用创新的设计理念。

展览主要以环境、社会和经济可持续性,这三个相辅相成的主题,支撑“可持续人居”这一议题。

每个项目都在这三方之间取得平衡,同时项目会根据气候、地点、地形、建筑类型以及其物理背景而变化。

6.jpg

▲斯宾塞·德·格雷先生透过多个建筑模型,讲解不同项目如何用好的设计,提升建筑和公共空间的使用者的生活质量,从而坚持“可持续性”这一原则。

展览中众多“高技派”建筑作品掠影: 

高技派的建筑工艺和材料选择通常以冷峻通透的面貌呈现在观众的视野里。

除了充满理性主义的立面,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还采用因地制宜的战略为项目注入新的设计思维。

香港的汇丰总行大厦(HSBC Hong Kong Headquarters)

7.jpg

▲香港汇丰银行(HSBC Main Building)中庭模型展示。

位于香港的汇丰总行大厦,它是福斯特亲自为其设计,在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座高层办公楼,也是其代表作品之一。

它的特色在于合理利用材料,顺应建筑结构,把所有支撑结构均设于建筑物外部,使楼面实用空间更大。

同时透过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令内部能更方便的采用天然光。

8.jpg

▲香港汇丰银行中庭模型展示。

显然通过这一作品,福斯特已证实他的团队走在了“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开拓者的前列。

汇丰总行大厦的成功设计,亦印证了密斯的名言:“凡是技术达到最充分发挥的地方 它必然就达到建筑艺术的境地”。

英国斯坦迪德机场(Stansted Airport)

9.jpg

▲英国斯坦迪德机场模型(Stansted Airport)。

英国斯坦斯特德机场是福斯特设计的第一个机场,也是一个具有颠覆性的项目,能够代表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创新的工作态度。

诺曼·福斯特在设计机场上表示:

“机场是一个旅行的场所,它必须有助于将航空旅行从一个烦恼的过程变成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

如果你到斯坦迪德机场,你肯定会享受自然光的趣味,会看到清晰的屋顶结构形式,就像回到了过去的那种挡雨采光的老机场。

凌乱的管道,线路和照明装置以及悬挂顶棚的问题,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结构形式的清晰和自然光线的趣味。”

10.jpg

▲英国斯坦迪德机场开创了如今被广泛使用机场架构——开放式空间,清晰流线,大屋顶带有自然采光等。

也因为这一项目带来的殊荣,福斯特建筑事务所赢得了之后众多大型基础设施规划的机会并屡获突破。

“为机场这一建筑类型所研发的诸多方法,之所以最终会被大量运用,就是因为在理性之上营造了舒服的室内环境。”格雷在导览时强调到。

香港机场一号航厦(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

11.jpg

▲香港机场一号航厦(Hong Kong International Airport)模型。

香港机场一号航厦是福斯特职场上设计的第二个机场作品,亦延续发展了福斯特机场设计理论。

新机场设计成轻盈的屋面,把室内气候控制设备、行李输送设施等集中在中央大堂里,令机场主体中的流线与运动尽可能自由。

跟传统机场的封闭式外观不同,机场透过大量最小高度均大于4米玻璃幕墻,广泛应用自然光,亦令旅客可看到周围辽阔的自然景色、天空、大地、近处的飞机起降,令旅行变成一种愉快的体验。

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The Swiss Re Building)

12.jpg

▲伦敦的瑞士再保险总部(The Swiss Re Building)模型。

位于英国伦敦“金融城”圣玛丽斧街30号,又名“小黄瓜”,于2004年投入使用,被誉为21世纪伦敦街头最佳建筑之一。

“小黄瓜”由双层玻璃外幕墙和单层玻璃内幕墙构成,在内外夹层间布通风道,通过空气层降低室内外冷热交换。

除此以外,建筑采用环保的机电设计,通过自然通风,使用节能照明设备,采用被动式太阳能供暖设备等方式来节能,从而令它比普通的办公大楼要节省50%的能源损耗。

同时,它也是由可再利用的建筑材料建造而成,是一个优美而讲求高科技的杰作。

纽约赫斯特大厦模型(Hearst Headquarters)

13.jpg

▲纽约赫斯特大厦模型(Hearst Headquarters)。

位于纽约曼哈顿西57街和第8大道交界处的赫斯特大厦,是美国最大的综合媒体集团之一——赫斯特集团(Hearst Corp)的总部大楼。

秉承着赫斯特集团重视健康工作的理念,赫斯特大厦与在“9·11”遗址上重建的新世贸一起,成为纽约“绿色”环保写字楼的新地标,其建筑实践将引领城市中更多环保建筑的设计和建造。

福斯特对环境和建筑上有着详尽考虑,例如他采用了三角特征明显的斜肋架构,可以有效节约钢材。

14.jpg

▲纽约赫斯特大厦模型细节。

这些技术的使用,使得赫斯特大厦成为了纽约第一座获得了绿色能源与环境设计先锋奖金奖的摩天大楼。

美国纽约的公园大道425号大楼(425 Park Avenue)

15.jpg

▲美国纽约的公园大道425号大楼(425 Park Avenue)模型。

位于纽约中心著名的广场区,这座组成曼哈顿天际线的新地标建筑,包含第26层俱乐部楼的冥想中心、95%的新中心风过滤系统、高级净水设备、采光充足的结构设计,和丰富的共享空间以及可将中央公园尽收眼底的高层露台。

425号大楼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曼哈顿公园大道上第一座全方块式的办公楼开发项目,亦是纽约第一个获得WELL认证(WELL certified)的塔楼,旨在凸显其对于租户健康生活的促进。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Terminal 3 of Beijing Capital Airport)

16.jpg

▲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Terminal 3 of Beijing Capital Airport)和模型对比。

北京国际航站楼相信是福斯特在中国最为著名的项目,作为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世界进入北京的门户,它的设计具有象征一条巨龙的文化含义。

高技派对结构分明、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建筑物耗能的诉求,在首都机场T3航站楼的设计中,再次得以体现。 

航站楼象征”龙脊”的曲面屋顶,由两个相对的Y字形平面,和一个一字形的体量构成简洁优雅的设计。

在屋面悬挑之下,采用了连续的玻璃幕墙、屋顶天窗,利用自然采光以减少建筑物耗能的诉求,同时亦能减轻室外内之间的隔离感。

在格雷看来,“北京机场与其说是一座建筑,不如说是基础设施方面的重大投资。这是我们城市和文明未来发展的关键。” 

17.jpg

▲格雷先生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模型进行讲解。

从本次“可持续人居|共享的未来”展览中,参观者透过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对于事务所工作进行探究。

展览着眼于“以人为本”在建筑环境的重要性,分享事务所综合多专业的一体式设计方法。

该设计方法根据项目所在地、文脉、用户需求和本地文化,定制出独一无二的设计解决方案。

通过对事务所大量作品的展示,展览也对在未来如何营造环境进行探讨,并邀请观众富有创造性地思考未来五十年后生活环境的变化。

18.jpg

▲非常荣幸的,负责展览中若干模型的RJ Models代表跟格雷先生合照。

展览现场和部份模型作品: 

▲“可持续人居 | 共享的未来”主题展览会现场(图片来自网络)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可持续人居 | 共享的未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北京

展览时间:2018年7月24日 – 2018年10月7日

展览团队: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总策划:冯远,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馆长

展览统筹:杨冬江、王晨雅

项目协调人:刘雅羲

英国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设计事务所

斯宾塞·德·格雷、凯蒂·哈里斯、余正、张博、埃利安娜·圭尔佐尼、莫里纳·拉默罕、山姆·斯特鲁维克、黄美丽、莱恩·特依姆、奥利弗·奈特、朱冯枫

赞助方:泛海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远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媒体合作伙伴:城市·环境·设计杂志、城市设计杂志

支持方:英国国际贸易部,英国驻华大使馆

开馆时间:

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闭馆(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十闭馆)

地址: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大学校内,主楼东侧,近邻学校东南门。

2018年7月6日至9月初,参观请走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东侧临时校门。

24.jpg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地图位置(图片来自网络)